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处理非法出版物案件适用法规有关问题的答复

时间:2024-07-06 10:16:4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33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处理非法出版物案件适用法规有关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处理非法出版物案件适用法规有关问题的答复
国家工商局


答复
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你局《关于处理非法出版物案件适用法规若干问题的请示》〔鄂工商字(1992)第50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对于在印制、销售或传播非法出版物过程中被查获,当事人尚未获得非法利润的,不应按投机倒把行为定性处理,可按其他单项规定处理。
二、《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第三条第一款第七项规定的传播非法出版物,系指运用租赁、发行、播放、复制、制作等手段,使非法出版物得以扩散并获取非法收入的行为。
三、对于制售非法出版物的团伙,无论其采购原材料、加工生产或传播非法出版物,只要确属制售非法出版物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部分,并从销售非法出版物所获非法利润中分利的,均可按制售非法出版物案件一并合案处理。
四、对于非法出版物的认定,应按照新闻出版署《关于认定查禁非法出版物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新出发字(1991)98号〕执行。



1992年11月2日

关于认真做好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备案工作的通知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认真做好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备案工作的通知
1994年5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军事检察院: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潜逃、脱逃的动向,分析案犯潜逃、脱逃的特点、规律,研究抓捕逃犯的对策,指挥协调抓捕逃犯的工作,确保大案要案查办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就做好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的备案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各级检察机关在办案中一经发现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潜逃、脱逃,应逐级层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贪污贿赂检察部门和税务检察部门备案。其中,对立案前,有重大犯罪嫌疑,贪污贿赂五万元以上,挪用公款十万元以上,偷税三十万元以上,骗取出口退税一百万元以上,假冒商标非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对立案后,贪污贿赂一万元以上,挪用公款五万元以上,偷税十万元以上,骗取出口退税五十万元以上,假冒商标非法所得二十万元以上;县处级以上干部携款潜逃、脱逃的案犯,应上报最高人民检察院贪污贿赂罪案侦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备案。
二、上报备案应逐案填写“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报告表”,注明案犯的基本情况,是否持有出国护照及立案、采取强制措施情况,主要犯罪事实、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工作单位、住址情况,可能潜逃、脱逃的方向和采取缉捕措施情况。备案材料应附二张案犯近期照片。
三、上报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潜逃、脱逃情况要做到及时、迅速、保密。县区院在发现案犯潜逃、脱逃后的三天内应向分州市院报告(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地区可延长至五天);分州市院在接到县区院报告或自己在办案中发现案犯潜逃、脱逃的,应在两天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院接到分州市院报告或自己在办案中发现案犯潜逃、脱逃的,应在两天内向“指挥中心”报告。情况特别紧急需采取边控、堵截等措施的,应加密电传直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指挥中心”。
四、各级检察机关对1992年以来潜逃、脱逃至今尚未抓获的贪污贿赂等经济案犯亦应参照上述一、二、三条的规定逐级向上级院报告。此项工作应于7月底前完成。
五、负责查办案件的检察机关对已潜逃的案犯应及时立案,并组织力量缉捕。对潜逃、脱逃后被抓获或潜逃、脱逃中死亡的案犯,应写出简要情况,逐级上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指挥中心”销号。
六、各级人民检察院贪污贿赂检察部门和税务检察部门要重视做好潜逃、脱逃案犯的备案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指挥中心”将对各地备案工作定期进行检查。
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对原“贪污贿赂等案犯潜逃自杀情况统计专报表”,仍应继续执行,按月统计填写,上报“指挥中心”。
附: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个案报告表(略)
贪污贿赂等大案要案案犯潜逃、脱逃个案报告表
----------------------------------------------------------------------------------------
|被告人姓名| |性 别| |年 龄| |民族| | |
|----------|------------|--------|----|--------|--------------------| |
|政治面目 | |文化程度| |有何特长| | 照 |
|----------|--------------------------------------|--------------------| |
|单 位| | 职务 | | 片 |
|----------|--------------------------------------|--------|----------| |
|家庭住址 | |立案时间| | |
|----------|--------------------------------------|--------|----------------------|
|潜逃时间 | |脱逃时间| |携款数额| |
|----------|------------|--------|--------------|--------------------------------|
|潜逃阶段 | |脱逃阶段| |持有何国护照| |
|----------|------------|----------------------------------------------------------|
|潜逃脱逃 | 境 外 | |
| |------------|----------------------------------------------------------|
|方 向 | 境 内 | |
|------------------------|----------------------------------------------------------|
| 使用何种强制措施及时间| | 发出通缉时间 | |
|------------------------------------------------------------------------------------|
| | |
| 简 | |
| | |
| 要 | |
| | |
| 案 | |
| | |
| 情 | |
| | |
----------------------------------------------------------------------------------------
----------------------------------------------------------------------------------------
| | | |
| |家| |
| |庭| |
| |主| |
| |要| |
| |成| |
| |员| |
| |情| |
| |况| |
| |及| |
| |分| |
| 社 |布| |
| | | |
| 会 |--|------------------------------------------------------------------——--|
| | | |
| 关 |主| |
| |要| |
| 系 |亲| |
| |属| |
| |情| |
| |况| |
| |及| |
| |分| |
| |布| |
| | | |
|------|----------------------------------------------------------------——--------|
| | |
| 备 | |
| | |
| 注 | |
| | |
----------------------------------------------------------------------------------------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文化部 民政部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管理暂行办法
文化部 民政部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发展的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文化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第三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不同方式,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三种。
第四条 文化行政部门是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主管单位。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须经文化行政部门审查,并依照《条例》和民政部《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登记。
第五条 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变更、注销登记前的审查;监督民办非企业单位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指导其按照章程开展业务活动;负责民办非企业单位年度检查的初审;协助有关部门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会同有关机关指导民办非企业单
位的财产清算事宜。
第六条 文化部负责全国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指导工作。负责在民政部登记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设立审查工作,具体办法由文化部制定。
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业务指导和设立审查工作。
第七条 申请设立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除符合国家和登记管理部门规定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拟定名称需经登记管理机关预审。
(二)业务活动范围属于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权限。
(三)有符合文化行业从业资格的业务人员;
(四)有开展业务活动必需的设备、器材、场所和其他设施。
第八条 文化部审查、民政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最低开办资金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查、民政部门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最低开办资金不低于3万元人民币。
第九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按其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划分为以下类型:
(一)从事舞台艺术创作、演出和传统艺术整理、加工和保护的民办艺术表演团(队);
(二)从事艺术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民办艺术院(校);
(三)从事老年文化活动、辅导、培训的老年文化大学;
(四)从事文化艺术辅导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业务的民办文化馆或活动中心(站);
(五)从事图书、资料、文献情报借阅及社会教育工作的民办图书馆(室);
(六)从事文物宣传、保护、展览等活动的民办博物馆(院);
(七)从事艺术收藏、展览及交流的民办美术馆(室)、书画雕塑馆(室)、名人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馆、收藏馆(室);
(八)从事艺术发掘、整理、研究、咨询及艺术科技开发的民办艺术研究院(所);
(九)从事文化传播、交流的文化网络中心(站);
(十)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其他民办非企业单位。
第十条 申请设立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申办人应当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立申请书;
(二)场所使用权证明;
(三)会计师事务所验资报告或银行资信证明及每年收入支出的估算情况材料;
(四)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申办地户籍证明及固定住址和联系方式;
(五)章程草案;
(六)主要业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明;
(七)与开展业务活动相关的设备、器材和其他设施清单;
(八)文化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内,作出审查决定。对审查合格的,向申请人出具审查文件;对审查不合格的,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 依照法律、法规,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或登记,已经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需经文化行政部门复查认定后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变更登记事项,应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由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公章的变更登记申请书,申请书应载明变更事项、变更理由及变更方案等,并按审查登记要求,出具相应变更文件。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业务活动超出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业务范围,应办理业务主管单位变更手续。
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答复。
第十四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注销登记的,应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以下文件:
(一)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签署并加盖单位公章的注销登记申请书,法定代表人或单位负责人因故不能签署的,应说明理由,提交证明文件;
(二)登记证书副本;
(三)依法成立的清算组织出具的清算报告;
(四)注销登记的善后情况;
(五)文化行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文件。
第十五条 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注销登记申请书及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30日内出具审查意见。注销登记手续完成前,文化行政部门应继续履行业务管理职责。
第十六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可以依法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发展资金:
(一)接受捐赠、资助;
(二)接受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委托项目资金;
(三)为社会提供与业务相关的有偿服务获得报酬;
(四)其他合法收入。
第十七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接受捐赠、资助,应当向文化行政部门报告接受、使用捐赠、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十八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根据财政部《关于对明确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等问题的函》的规定,参照文化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用人一律实行聘用制。
第二十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每年3月31日前,向文化行政部门提交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的情况、履行登记手续的情况、按照章程开展活动的情况、人员和机构变动情况以及财务管理情况等。文化行政部门自收到报告之日起30个工作
日内作出初审意见。3月31日之后成立的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参加下一年度年检。
第二十一条 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文化行政部门提请登记管理机关撤销登记。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文化部和民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000年12月4日